Martian148's blog Martian148's blog
首页
  • ICPC 算法笔记
  • ICPC 算法题解
  • 体系结构
  • 高等数学
  • 线性代数
  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
  • 具体数学
  • Martian148的奇思妙想
  • 游记
  • 通识课笔记
关于
  • useful 网站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分类
  • 归档

Martian148

一只热爱文科的理科生
首页
  • ICPC 算法笔记
  • ICPC 算法题解
  • 体系结构
  • 高等数学
  • 线性代数
  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
  • 具体数学
  • Martian148的奇思妙想
  • 游记
  • 通识课笔记
关于
  • useful 网站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分类
  • 归档
  • Martian148的奇思妙想

    • 零基础如何自学 XCPC
    • 大二总结
    • 打破信息差,一条学校不教的计算机学习之路
  • 英语

  • 游记

  • 摄影

  • 通识课笔记

  • 杂

  • 更多
  • Martian148的奇思妙想
martian148
2025-09-03

大二总结

# 大二总结

大三开学的第一周,找了一段时间,静下心来写大二的总结

大二上学期,可以说是我 ICPC 生涯的冲刺期,在网络赛之前,我的 cf 上了1900,第二场网络赛也是成功出线区域赛,后面从 9月开始到第一场杭州的 11 月,一直在 vp 历年的ICPC和CCPC区域赛,每周两场的频率,然后每周安排 1900-2200 的 cf 题五道,这段时间几乎所有课余时间都用在写题和补题上了,几乎每场的 cf 和 at 都打,然后补题写题解。感觉自己的水平也提高了不少。

2025年11月10日,杭州区域赛,因为我们是单核队伍,我签完到之后被卡在笛卡尔树,没有拿到奖牌,回来了之后挺心灰意冷的,但是还要准备三个月后的昆明区域赛,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。

2025年12年1日,昆明区域赛,又因为我的原因卡计算几何签到,又打铁了,其实以我们的实力正常发挥是能拿到一个铜牌的,但是因为我卡题了,dlh 也卡题,就翻车了。

昆明赛后其实挺难受的,主要是自责,如果自己正常发挥其实不至于没有牌子,我还有机会再打一年了,但是 dlh 和 fq 都要准备实习的事情了,新大一还没有成长起来。赛后还剪了一个视频 “樱花泪” 作为一个小纪录片,发在 B 站上还引起了很多共鸣。

我本以为我的 ICPC 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,没想到还有后续

后面就期末考试了,期末前我又生病了,回家里那边做了一个手术,害得考试都没得考,在家里躺了一个半月回到学校,我发现我并不是一个在家里呆的住的人,我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,这样才能进入自己的学习工作状态

大二的那个寒假基本都在养病,学习进度为 0

大二下学期的主基调就是:迷茫,当时 ICPC 也没什么比赛可打了,然后开始看公开课,当时 DLH 和我一样迷茫,计算机的方向太多了,现在留给我们的试错机会不多了,我们需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,当时摆在我前面的有这几条路,后端,前端,体系结构,人工智能,OI教培,我分析了之后,尝试了最简单的前端,然后同时开始学习 UCB 的 CS61C,由于学校课程的很多,CS61C 推进得比较慢,我还做了详细的笔记发布在我的博客上,每个 Lab 都做得比较艰难 3-5 月,我只完成了 Lab 1-3,u1s1,国外的课程质量真的高,非常感谢 cswiki,感受到尽量缩小信息差是双非大学生的自救之路

前端方向学习的速度还可以,从 3-6 月我通过看 MDN 网站,还有 youtube 找视频学习了 HTML,CSS,JavaScript 前端三件套和一个前端框架 Vue,后面没什么时间就没有做一个实战项目,然后开始投简历找暑假实习,其实现在回过头来觉得自己有点随波逐流了,并没有想好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,看到网上一些言论,卷大二实习(不过也有好处后面讲hhh)

期间上半年的邀请赛还是以着玩玩的心态去比了几场,我重组了樱花泪,把 FQ 换成了大二的选手 ZY,带着残血版的樱花泪去了西安邀请赛,最后封榜后开出一道图论,拿到了学校第一块 ICPC 金牌,也算圆梦了,后面的南昌区域赛,我们6天5城,一路玩过去的,比赛的时候一个组合没有做出来遗憾拿铜,四川省赛,DLH 从 西安坐车回来打,非常可惜,差了 80 罚时就拿金了,总的来说这个赛季打每场比赛其实该做的题都做出来了,也许是大赛经验了,我们确乎越来越稳定了。

大二下我还意识到了,其实“向内了解自身”,不仅仅是提升所谓的 “硬实力”,还有“软实力”。所以整个大二上,我尝试搭建自己的“时间管理体系”和“知识体系“,我尝试了许多款管理工具,从番茄计时,到目标地图,看了一些时间管理方法,找到最适合我的,我不太喜欢把自己规定很死,先做什么,后做什么,于是试着去记录做了什么,只给自己一个大方向,只需要在 DDL 之前把该干的事情干完了,至于今天这个任务推进多少,另外的任务推进了多少,取决于有没有进心流。每天晚上睡觉前记录一下今天做了什么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,能回顾今天做了多少的同时,还能起到小复盘的作用。我加了一个叫了输出分享群,里面的一个基本理论就是 “输出”,我每周写一个小总结,每个学期写一个大总结。“其实不需要走的很快,有时停下来看看走过的路也是挺好的”。知识体系方面我习惯把小笔记丢 Obsidian,写完整的笔记丢到博客上,随想和摘抄丢到 flomo 里面,现在这个工作流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习惯。

大二的暑假我进入杭州一家中场进行前端实习,每天干一些 dirty work,这个公司还是内网开发,我的 mentor 还不太管我,就导致我比较闲,看到同事们做的做的工作也是比较重复的,例如修改样式,表单验证等等。在杭州这段时间,我会面了几个朋友,深刻思考了几个问题:我适合在这样的中小公司嘛?我本科如何才能进大厂?如果能进大厂,能胜任什么岗位?大厂真的好吗,我的身体真的能承受大厂的工作强度嘛?在杭州这段时间,也算弥补了我没有在杭州读书的遗憾,5点半准时下班,每个周末都拿着相机往西湖跑,我喜欢这种有着自己时间的生活,我能干很多属于自己的事情,例如拍照,练琴,健身,尽管少一些钱,是我大学以来的第一次思想转变,大厂并不是版本答案,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
在5月1号的时候,和 hhy 吃了一次饭,和我聊到科研的事情,我一直放在心上,大二下学期末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搁置了,暑假我在上班的间隙通过 B站 也算正式入门了科研,我发现这是我喜欢做的,去阅读论文,看往人的想法,复现代码,思考别人的问题尝试改进。还记得高中的我在作文结尾写下的“When I embark the next of chapter, I will clime the peak of science.” 虽然我知道科研也是格外枯燥的,但从小培养的毅力能让我坚持下去。我选择和 hhy 一样的方向 NLP,在暑假学习读完了鱼书,学习了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发展史,Word2Vec,RNN,LSTM 的基本思想,还学习了 Transformer 架构,开学前学习 pytorch,跑了几个项目,也算刚刚入门科研了,由于 AI 方向的就业是硕士起步的,所以考研成为了我的唯一选择,这段时间我想起了很多事情,之前和高中的金总在实验室一遍一遍做实验,晚上机器坏了熬夜修车,等等,让我明白,这是我该走的路,纵使考研是我刚入大学最不想走的路,但是现在不得不走了,因为学校没有保研名额。

在大二暑假末快开学的时候,我组织了 ACM 集训队的第二次集训,主要是针对大一的,发现他们的积极性并不高,我大一的时候集训了 大约 30天,中午12点晚上9点,没有缺勤,他们的缺勤率达到了一半左右,让我深深感到弱校搞 ACM 是搞不起来的,我们终究只是昙花一现。

整个大二的迷茫期过去了之后我大致上明白了后面的方向,大三上尽力出一篇论文,同时全力补齐短板英语,从 12 月开始备战考研。同时我也会及时更新我的总结。

同时,我也意识到,CS 的学习不是我生活的全部,人生还有其他板块,例如人际交往,兴趣爱好,还有自己的身体健康,新的一个学期,在打通主线的同时,要分一定时间去打支线任务。

主线任务:完成论文,保持一个好的身体,英语达到雅思6.5的水平,公开课 支线任务:摄影水平达到可以看的水平hhh,练琴,ICPC

我将遵循 Open and open again 的原则,继续保持输出,保持分享。学历是起点之锚,非人生彼岸,各位双非的朋友们,共勉。

零基础如何自学 XCPC
打破信息差,一条学校不教的计算机学习之路

← 零基础如何自学 XCPC 打破信息差,一条学校不教的计算机学习之路→

最近更新
01
打破信息差,一条学校不教的计算机学习之路
09-18
02
ICPC2025Online2 E Zero
09-18
03
模型与分词器
09-17
更多文章>
Theme by Vdoing | Copyright © 2024-2025 Martian148 | MIT License
  • 跟随系统
  • 浅色模式
  • 深色模式
  • 阅读模式